欢迎光临广西地方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回顾寒门学子郑楚同:父亲病故奶奶垂危,593分逆天改命圆梦华农

他有理想,深知农村孩子只能靠读书来改变现状的道理。他能坚持,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的途中,虽有数不清的困难,但他还是选择咬牙坚持。

他有担当,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父亲病故,奶奶垂危,在照顾他们的同时,不负他们的期待,担好自己的责任。



不幸的家庭

郑楚同出生在武穴市张竹林库家垸的一个普通家庭,在他出生不久,他的父亲由于压力过大,出现了心理问题,并日渐严重,最终被确诊了精神分裂症。

所以,自从父亲患上精神分裂症后,郑楚同一家就靠着母亲一人来赚钱养家。

而母亲文化水平不高,工资薪酬也不高,所挣的钱只能维持简陋的一日三餐,甚至还要忍受父亲的暴力倾向。

慢慢地,母亲难以忍受这样的生活,选择和父亲离婚离开了,去外地打工。



凄惨生活的父亲

父母离婚时,才10岁的郑楚同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

为了能继续努力生活下去,懂事的郑楚同除了在学校勤奋的学习外,一回家就会帮助爷爷奶奶做饭、洗衣服,还有其他的一些家务活儿。

因父亲患的是精神疾病,只能在特殊医疗机构接受治疗,郑楚同一有空闲的时间,就会去医院看望他,陪父亲说说话。在郑楚同的印象中,父亲患病后的生活一直很凄惨。

在那样的封闭环境中,如果没有郑楚同常去探望,那么他就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或者坐在窗户边上,看着窗外的风景,整日与孤独为伴。



不幸还是发生了,父亲的病情加重了许多。甚至精神时常恍惚,说着自己都不懂的话,做着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动作,比如在寒冬腊月用冷水洗澡,最终导致了依靠拐杖来走路。

郑楚同每每看见父亲拄着拐杖、落寞的背影时,心中总是有种说不出的难受。但以他现在的能力,能为父亲做的只能是陪伴与照顾。

在父亲生命的末期,长期以往的腿脚不灵活直接导致了瘫痪,父亲因此变成了一个“半植物人”,虽然有时清醒,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处于自己混沌的思想里。

本来,父亲长期的住院治疗费用早已使郑楚同一家难以承受。



父亲的离开

但善良的院长看父亲被病魔缠身实在可怜,于是主动提出了免费给与治疗,只希望为他减轻一些痛苦,但结果还是无法挽回。

看着躺在病床上清瘦的父亲,郑楚同和爷爷奶奶一样,心如刀绞。为了让父亲最后的时光能回家再看一眼,郑楚同带着父亲回到了老家。

2017年7月,父亲最终因为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,永远离开了郑楚同。

这也是郑楚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,生活的无奈,亲人的离世,这是普通人无法改变的。



即使是再悲痛,郑楚同也必须要以最快的时间回到正常的生活中,因为还有爷爷奶奶需要他照顾,他必须强迫自己这样做。

我们每一个都是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中,在坎坷中奔跑,在挫折中涅槃。
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

郑楚同的奶奶在他的父亲离世后不久,因为伤心过度身体也出现了问题。

那一次奶奶的肚子绞痛得厉害,去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胆结石,并立即进行了手术,光是这场手术就花费了一万多。



在后续的检查中,医生还告知郑楚同和他的爷爷,奶奶还患有一系列的基础疾病,如高血压、胃病等。

如果要想有一个好的治疗效果,就必须住院治疗一段时间,而具体的时间医生也无法确定,还是个未知。

因此,本来是在外地打点零工赚点辛苦钱的爷爷,只好回家,照顾住院的奶奶。 这也意味着,郑楚同一家又一次失去了经济支撑。

郑楚同的奶奶也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,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,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,闹着要出院。



但是郑楚同和爷爷都知道,如果奶奶出院,那么就难以接受像医院那样好的医疗条件,只是单纯靠药物治疗,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差,到最后支撑不住就会产生最坏的结果。

此时的郑楚同正在上高三,这是最紧迫的时候,一面是升学的压力,一面是奶奶的病情,难以兼顾。

妈妈回家

这时,郑楚同的妈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从外地赶回了家。关键时刻,是她一直在家照顾郑楚同的起居生活,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郑楚同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。

为了不让他在最后升学的阶段有任何后顾之忧,她专门找了一个与照顾郑楚同时间并不冲突的夜班工作,不辞辛劳地付出着。



至于奶奶的病情,爷爷专心在医院照顾,而郑楚同和母亲也会常去探望。

走出山村

一路走来,郑楚同深知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,父母和爷爷奶奶倾尽所有,只为郑楚同能有一个好的出路。

为了不辜负他们的期待,郑楚同在校时一直是优秀学子的代表,家里也摆满了他获得各种大赛的奖牌、奖状、奖杯。

当有同龄人还在沉溺于网络游戏时,郑楚同已经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,他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,才能开辟出走出小山村的一条路。



班主任的帮助

在武穴中学读高中的三年时光里,郑楚同的班主任对他给予过很多的帮助和关注。

韩德凤老师知道郑楚同家里的悲惨经历,每当学校里有贫困生资助的名额,她第一时间就会把郑楚同的名字报上去,来减轻他们家的经济压力。

郑楚同的户口是城镇户口,因为十几年前的当时大家都说城镇户口好,这是他父亲留给他最后的“照顾”。

然而他本身是住在农村,精准扶贫政策对于他来说并不能审批通过。



最后还是在韩德凤老师的帮助下,把郑楚同的家庭特殊情况上报给了相关部门,特例特办,郑楚同才能获得这样的一个贫困资助。

再加上郑楚同的学习成绩优异,还有着班主任老师的鼓励、宣传,很快就有一些社会爱心资助团体联系上了郑楚同,让他能够安心学习。

金榜题名

在高考时,郑楚同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,考取了593的高分,成功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。

而他的奶奶在看见郑楚同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后,心里也像是安定了一般,于2018年7月8日永远离开了,相信郑楚同的表现并没有让她失望。



面对苦难的家境,不少人过早地选择了自甘沉沦,深陷贫困的泥淖而不能自拔,他们默默地接受命运的安排。

但郑楚同却不同,早早地经历了生活的苦难,但并没有被打倒。相信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,在家人、老师的关爱下,他能顺利进入大学,完成学业,早日成才,不负厚望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广西地方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广西地方网 guanx.scxinwn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